在A股上市5周年之际,长沙银行资产规模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跻身头部城商行之列。
9月21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截至2023年8月31日,该行资产总额已突破万亿元,达到10097.56亿元,成为湖南以及中部地区首家A股上市万亿城商行,A股第八家万亿级城市商业银行。
而长沙银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既得益于其清晰的战略定位、本土市场的深度挖掘,也离不开该行在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提质增效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十年目标提前完成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公开资料显示,长沙银行是湖南省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其前身为成立于1997年5月的长沙市城市合作银行,由原14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前十大股东国有资本占比近 40%,占主导地位,包括财政、通信、地产、交运、商贸零售等等,第一大股东为长沙市财政局(持股16.82%)。
截至目前,长沙银行下辖30家分行,营业网点和服务网络辐射湘粤两地,实现了湖南省各市州及所有县域的全覆盖,同时控股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祁阳村镇银行、宜章长行村镇银行、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了湖南长银数科有限公司。
2018年9月26日,长沙银行成功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湖南省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湖南省最大法人金融企业、湖南首家上市银行。由此,该行正式驶入发展快车道。
通过梳理长沙银行上市以来5年间财报数据可知,不管是总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该行均保持稳步增长,稳中提质。
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该行资产总额10097.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0.23亿元,增长11.61%。这也意味着该行总资产规模从2018年的5266.30亿元一路攀升至目前突破万亿元大关,在短短5年时间内,资产规模几乎实现翻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长沙银行就曾提出“三年翻一番,十年过万亿,领跑中西部,挺进十二强”的十年发展战略。在战略执行的初期,长沙银行聚焦于规模、效益和质量的协调发展,谋求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只经过8年时间,该行就成功完成十年发展战略。
并且,在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陀螺”(GYROSCOPE)的评价结果中,该行以综合得分84.70分在城市商业银行榜中位列第七。如今的长沙银行已实现“全国城商行前十二强”的目标,提前二年完成“挺进十二强”的目标。
上市5年间,该行营业收入从2018年139.41亿元上涨至2022年228.68亿元;净利润从2018年45.78亿元上涨至2022年71.44亿元。
此外,根据日前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长沙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6月末,营业收入126.24亿元,同比增长12.12%。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增速位居第2位,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9.64个百分点,表现出强劲的成长韧性。截至6月末,实现归母净利润39.62亿元,同比增长10.61%。
对于一家银行而言,外界对其好坏评判最直接的指标就是资产质量。在规模稳步扩张和盈利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长沙银行始终坚持风控前置与重点攻坚相结合,严控增量与压降存量相结合,智能风控与专业赋能相结合,持续提升全行风险防控能力,保持资产质量始终处于优异水平。
数据显示,该行不良率自2018年上市以来已经实现“四连降”,这一数据的持续改善,反映出该行在风险防控和资产质量管理方面的精细化运作和深厚底蕴。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长沙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29%、1.22%、1.21%、1.20%、1.16%。
此外,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16%,与上年末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2%,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9%,长沙银行不良率显著低于两者。
同时,作为衡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拨备覆盖率也在不断提升中。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6.13%,城市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5.08%。而长沙银行拨备覆盖率由2018年末的275.40%增长至2023年6月末的313.01%,增厚了应对风险的“安全垫”。
持续深耕县域金融 零售转型成效已显
作为一家湖南省本土城商行,长沙银行的贷款主体主要聚焦在本土县域、个人零售和公司三大方向,积极服务湖南当地优质企业,加大对专精特新、绿色低碳、小微普惠等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同时,零售转型成效也成为城商行的“领头羊”。
据了解,县域经济对湖南省贡献度较高。当前县域市场 GDP 规模为 2.66 万亿,占全省比重达55%;县域人口总数为 4699 万人,占全省人口的 70%;企业数量 45.2 万家,占全省的 38%。这也为长沙银行资产规模能够在短短5年内实现快速增长奠定了县域市场基础。
长沙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战略定位。而这一战略定位的坚持,使得长沙银行在县域金融等本土业务板块上持续发力。上市以来,该行始终坚持“县域先行”,2022年将县域金融战略确立为全行发展“一号工程”,并出台《长沙银行县域金融三年行动方案》。通过构建“县域支行+乡镇支行+农金站+湘村在线”的四级渠道,截至2022年已开立县域支行86家,县域覆盖率达100%。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县域渠道铺设,创设包括美丽湘村贷、湘农云担、农雁贷等一系列县域产品,构建县域专项授信策略和风控模型,长沙银行2022年的县域存贷款、客户数量增速均大幅领跑全行和同业。
据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该行县域存款余额达到1910.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7.26亿元,增长8.35%,县域贷款余额达到1615.4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2.33亿元,增长13.52%,县域金融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充分体现了该行在本土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对此,长城证券研报指出,湖南人口有70%分布在县域,GDP的55%由县域地区所贡献,相比于竞争激烈的城镇市场,县域仍为一片蓝海大有可为。长沙银行作为最早在湖南地区深耕的地方性法人银行,拥有强大的客群基础,兼具广度和深度的线下网点排布,有利于其在省内其他市区进一步拓展业务,实现深度渗透。
在普惠金融方面,近些年长沙银行持续为小微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注入金融活水。通过紧跟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在县域资产结构334布局不断优化的过程之中,持续加大普惠金融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并扩大县域影响力,县域生态圈已初现雏形。截至2022年末,长沙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达494.26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66483 户。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也是长沙银行进行零售转型的第八年。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其零售转型已卓有成效,零售存款和贷款均表现不俗,位于城商行头部领先地位。国盛证券6月中旬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 2022 年末,长沙银行零售客户数已达到1656.87 万,近 5 年复合增速为 13.9%,并且零售客户数量在湖南省地区的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由 2016 年的13%提升至 2022 年的超25%,每4个湖南人中就有一个长沙银行客户。
从零售业务结构上看,消费信贷是长沙银行近年来发力的重点。截至2022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555.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68%,其中,快乐秒贷余额突破200 亿元,在区域市场形成品牌效应。
以消费信贷重要部分的信用卡业务来看,长沙银行相继联合步步高集团发行联名信用卡、推出美国运通耀红卡、饿了么和茶颜悦色联名卡,构建吸引年轻用户的信用卡生态,深耕建设兼具湖南人情怀喜好、消费热度、有认同感的本土特色用卡环境。截至2022年末,长沙银行合作特惠商户门店近9000家,信用卡消费交易金额746.25亿元,累计发卡量增幅达到11.00%。
随着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快零售业务创新转型,是新发展形势下商业银行跨越增长瓶颈的必然选择。
为了加快零售转型步伐,长沙银行在2021年年底推出了财富管理子品牌——财富长行。以后,该行围绕客户经营、产品管理、投研投顾、品牌推广等方面,全面提质财富客户服务模式,打造多元化的财富产品体系。
2023年上半年,长沙银行财富管理高速发展,持续擦亮“财富长行”品牌,提高投研和投顾能力,培养专业财富经理团队,通过“1+1+N”服务模式为财富客户提供专业化资产配置建议,在波动的市场中为客户资产增值保值保驾护航。截至2023年6月末,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3659.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4.30亿元,增长10.72%;财富客户数达110.0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2.11万户,增长12.36%。
凭借下沉县域和社区,建设本地生活生态以及加快零售发展转型,截至2023年上半年,该行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659.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4.30亿元,增长10.72%,财富客户数达到110.0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2.11万户,增长12.36%。
这也使得在银行业中收普遍疲弱的环境下,长沙银行中收在一众上市城商行中表现亮眼。
中报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银行总体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3.61%,其中,超过六成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陷入负增长。在此情况下,长沙银行在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10亿元,同比增长46.04%。其中,对中收增长贡献最大的是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273.44%。此外,承销、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41.18%。